MBA的提前面试分为材料申请、面试这两个环节,在这两个环节中,主要分为6方面的内容:
15%教育背景
这里是看毕业院校,大学学习成绩和工作后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如,专业课成绩、含金量高的证书、获奖证书等。
这类资料一般是通过考试提交的申请材料获知,在面试时进一步提问。
30%工作经历
主要包括考生的工作性质、工作业绩、所担任职位,以及所服务企业的规模和水平。
这些信息同样是通过考生的申请材料获知,特别是材料申请中的论述题部分。面试时,考官同样会对此进行提问。
10~15%志趣抱负
在申请材料的论述题中,大多院校会提及“职业规划”的问题。
这部分考察了考生的志向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实现的轨迹,是否正在为此付出努力……
在个人面试中,考官同样会对考生做出的回答进行提问。
20~30%思维反应
主要是在面试中,通过考生回答问题是否考虑周全,说话是否具有逻辑性,能否抓住问题关键等方面进行评判。
很多院校会有压力面试,考核的正是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
15~20%团队意识
在材料申请、个人面试中,都会有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
而在小组面试中,则是最终的考核与印证。考生是否善于团队工作,是否善于沟通,是否能够发掘他人长处……都是团队意识的考核标准。
5%修养风度
考生的穿着礼仪、谈吐举止、精神状态、气质风度等,都关乎面试官对考生的印象。
随着各大院校2019MBA提前面试信息的公布,处在职场想要报考MBA的考生陷入思虑,到底选择哪个批次比较合适?
想要选择成功率最高的批次,考生先要弄清楚影响各批次成功率的几点因素。
内因
考生背景评估
申请材料中展现的背景主要包括:教育背景、职业背景、家族背景、个人素养等;报考清北人的考生不乏超优秀的人才,所以在评估自己时不要轻易自命不凡。
对于背景不过硬的同学,友课菌建议不要报太靠后的批次。
潜在的拖延症
很多人已经脱离学习状态很久了,这个时候不要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过度乐观,友课菌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备考前几天还可以兴致勃勃的准备,往后就会用“离申请截止时间还早呢”、“没事,还有好多批次呢”...来安慰自己,拖延进度,结果不仅错过了最佳申请批次,有甚者到最后草草了事,根本无缘MBA。
所以,对于具有拖延症的学员,友课菌建议越早行动越好。
外因
竞争者的背景水平
每年清北人的录取率仅10%左右,其他院校录取率也高达30%左右,所以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再加之紧张的经济形势,镀金人数激增,各院校的竞争程度还是很激烈的。
这些优秀的竞争者也会选择参加2-3个院校面试,例如参加完清华大学的第一批面试后,获得资格待定通知后的学员会毫不犹豫趁热打铁,转战其他院校的面试,所以背景普通的申请者要扛住来自上游流下来的洪荒之力啊。
设定的获得资格待定规则
一般院校都会将获一部分还不错的学员划分到资格待定的范围内,其实历年来这部分人比例还不少,但是这样的规则导致后面批次的录取率会下降,因为每个批次都会堆积一部分资格待定者,这些人已经给面试官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面批次的申请者不仅面临着同批次申请者对比的压力,还要面对与前几批的资格待定者对比的压力,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你能把握的机会又有多少呢?
所以,对于这种情况,友课菌建议面试能力弱的考生,选择中间批次为宜。
院校招生bug
说起院校招生bug,那就很现实啦,不要以为这个过程会有多和谐。想必也有学长们说起过,15年中央财经大学直接取消了最后一批提前面试的案例。听完这个消息,你是否不禁感叹,既定的事实竟也变得如此曲折?
毋庸置疑,情况属实。面对院校之间生源激烈的竞争,有些学校不免会采取一些“右倾”手段,结果导致前期招生过度,又没办法解决,只有苦了最后一批的申请者啦。
说完以上MBA提面评判标准和成功因素,那么又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提面?
1.认真准备申请材料、个人简介、推荐信,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在考官面前。
2.有针对性地学习管理知识、管理思想;关心和分析时政热点
3.日常生活中刻意进行肢体和语言训练,能够清晰、得体地表达观点,进行辩论。
总之,建议选择3所备考院校,进行冲刺、保底,合理安排批次。
希望大家综合自身情况,谨慎选择目标院校批次,最终考入理想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