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
“管理是一种实践,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他认为管理学的意义在于: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以达到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的目的。所以彼得.德鲁克会认为管理学的重点在于实践,在于最终的成就。当然,这并不是说“知”不重要,若是没有“知”,那么实践就会没有目的和方法,最终将导致实践的失败。
对于MBA来说,其主要培养目标是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兼备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作为一种本该以实践性教学为主的学科,在国内的很多院校却没有获得非常好的实现,这是由于大部分MBA院校只是“一考定终身”,面试所占比重不大,且联考科目偏多,不利于有丰富实践经验而年龄偏大、工作繁忙的学生备考入学。
我国MBA学员平均年龄已降低到26岁左右,接近报考资格最低年龄,低龄意味着考生缺乏经验。这使MBA教育“优秀的管理潜质是唯一的入学标准”的原则如同虚设。据一些MBA的授课老师反映,在MBA案例教学中,许多缺乏实践经验的低龄高分学生明显跟不上。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适合读MBA呢?专家们认为,学MBA应该是而且也只能是两类人:
一是有一定工作经验,有管理才能,但急需拓展视野,丰富实战经验的人;
二是有丰富实践经验,有管理才能,需回头补足理论知识的人。
英国阿什里奇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Shadi Kelly说:“雇主大都希望可以招聘有丰富阅历的MBA毕业生。如果MBA学生能将自身的工作经验融入到课堂的案例讨论环节,并将管理理论应用到已经掌握的实践性知识中,将是大有裨益的。就业市场竞争越激烈,雇主选择范围越宽广,雇主就愈发看重MBA的工作经验。”
正如Kelly所言,对于所有被录取的MBA申请者,工作经验的多少和水平对于MBA学习有着相当的影响。MBA学习之所以对其职业的影响如此之大,MBA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如果所有的MBA同学都富有经验和见解,课堂讨论就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大家可以从不同行业和背景去理解商业,并彼此分享观点。因此,为确保所有MBA学员都能获取高质量学习内容,MBA的招生会很注重MBA申请者的工作经验和水平。
MBA之所以在国外能够在百年的历史中得到快速成长,后又被中国引进受到国内精英的大力追捧,和其特殊的教育模式是分不开的,而这样一种教育模式,始终贯彻着其教育理念的核心,那就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