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2017(第十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暨第七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颁奖典礼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致开幕辞,并借此次机会对学院正在修订的新使命、愿景,首次向社会作诠释。
以下为毛基业院长发言摘要。
新愿景之
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
商学院最新的愿景表述是“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他的内涵是什么?首先,关于“世界一流”,我们有明确的定位,即在八年后的2025年,成为世界一流商学院。现在国家正在进行“双一流”建设,人大商学院作为国内工商管理学科排名第一的学院,要做到“中国最好、世界一流”。这就意味着:2025年,我们在科研方面要做到世界前100名,即在世界顶尖期刊目录上,商学院教师的论文发表要进入前100名;教学项目进入世界前50名,我们最重要的三大项目,MBA、EMBA、高管培训,目前都已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商学院排名50强。
“最懂中国管理”的内涵是什么?我认为是最接地气,最贴近中国企业,是中国企业最佳的学习伙伴,是中国企业最好的学习媒介,是中国最佳管理实践的总结者。如果世界上其他国家想了解中国管理实践、中国管理模式,人大商学院应该是最好的学习的地方。如果他们问谁能代表中国管理的理论水平,人大商学院应该是独一无二的代表。这就是“成为最懂中国管理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内涵。
需求、技术都在变
企业转型、创新需要“最懂中国管理”
接下来,我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讲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最懂中国管理的商学院”。
紧扣今天的主题,我从需求侧的三大趋势上来讲。从需求端来看,第一个大趋势是我们确实进入了全面小康社会,是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八千美元。过了这个阶段之后,需求在变,消费者在变。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他们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要求。像我们这代人线上听点免费音乐,很多时候就觉得满意了。但所以我们很难想象,三线四线城市,甚至在边远地区的年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怎样的。我们也想象不到为什么这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尽管收入不高,但仍然每个月愿意花一、两百块钱去下载一些高品质的音乐。
第二个大趋势,经济在转型,处于从以前的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转型阶段,从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过渡,全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转型升级压力非常大。
第三个大趋势,就是技术在变,我们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双十一”的最新数据为例,通过移动端在天猫上下单的比例是90%,去年是80%,换句话说,使用PC端下单的不到10%。全社会在往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型,企业办公全部在往移动端走。电商今年已经占了全社会零售总额的大约14%,任何一个企业做2C业务、做消费品,都不能不关注这些现象。
除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这些,都在颠覆原有的商业模式,新媒体也在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以往的人找产品、服务和信息,到现在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找人。很多现象我们以前都不了解,比如,为什么海尔从2014年停止用平电广告做宣传?电商为什么觉得打广告没用,要去用网红?在了解新媒体的作用之后,我想我们对这些问题将有新的体会和印象。
举个小例子,我们有个校友企业,在做新媒体运营,经营联想控股集团的公众号,几年时间积累了三十多万高端粉丝,践行了“每个企业都应该是自媒体”的理念。他们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叫“猫来了”的微信公众号,短短两三年积累了四五十万的粉丝。三、五个90后员工,都很普通,不是名牌院校毕业,也不是一本、二本,但他们经营这个微信公众号,每个月好几十万广告收入,据说估值近亿。公众号每天下午五点钟发布文章的时候,有数万粉丝立刻阅读。公众号所发布文章的打开率能保持在15%左右,可以说非常稳定。
再说用网红这种新的广告方式。像茵曼这样的服装电商发现广告没效果,但前一天请网红一穿,第二天衣服大卖。这种市场号召力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认可,号称“拯救东北经济未来的主力是网红”。我听说,做的最好的网红,年收入直逼一些明星,年收入五、六百万。
总结起来,从需求端来讲,上述三大趋势导致环境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复杂,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压力和创新压力。你做什么都过剩,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创新,所以学习压力巨大。另一方面,中国已经有了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超过一百家,真的到了总结中国管理模式的时候,所以从需求来讲,我们确实需要“最懂中国管理”。
资源基础决定愿景,也将创造未来
从供给侧看,我们讲战略管理很核心的一个理论就是资源基础观。要做到“最懂中国管理”,我们必须有“最懂中国管理”的师资队伍。谁最懂华为?我们有黄卫伟、吴春波、杨杜、包政等教授。谁更懂海尔?我们有今天在座的彭剑锋教授,还有章凯、王凤彬等一批教授也长期跟踪研究海尔。谁最懂美的?我们有施炜教授。谁最懂供应链金融?我们有宋华教授,我跟他去企业调研,看他写的书,我真的觉得对供应链金融,没有人比宋华教授感悟更深。讲中国公司的企业财务管理,谁比我们的王化成教授更懂?讲中国本土会计理论,我们有戴德明、周华教授;讲合伙人制,我们有周禹教授;讲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我们有刘刚、王利平、焦叔斌教授;讲中国的社会企业,有我们商学院的新锐赵萌和王建英老师;讲中国的管理教育,有伊志宏教授;讲反思学习和行动学习,我们有成栋和冯云霞教授,他们对明茨伯格的行动学习深有感悟。我自己2004年回到商学院,原来懂的、学的、用的都是西方的信息管理理论、西方的实践,但近十三、四年里我自己也经历了转型,累计调研企业五六十家,到现在我也可以说自己是离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最近的研究者,不讲“之最”,也算是“之一”了。
人大商学院用规范的归纳方法构建中国管理理论,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之最”。有了这样的资源基础,有了这样的需求,我们也就顺势提出了这样的新愿景。
我们怎样去实现这样的愿景呢?我在学院提出,全院老师必须全员去企业,除了以往帮助企业做诊断、做咨询,现在还要做更多的案例开发和理论构建。通过去企业,帮助企业总结最佳实践,帮助企业做深度思考,去问企业需要深度思考的困难和问题,因为有时候重要的问题对企业的启发可能比答案更重要。
未来,我们希望人大商学院能拥有涵盖中国顶尖管理案例的案例库,为世界提供大量鲜活的中国管理实践。
未来,我们希望人大商学院成为中国企业的最佳学习伙伴,最好的学习媒介。因此,我们也提出了人大商学院的新使命,就是“贡献中国管理智慧,培养世界领袖人才”。如果海内外的企业和学员希望学习中国管理模式和最佳实践,人大商学院应该成为大家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