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季,一年也过去了大半,在个人成长收获清单上,成绩怎样呢?实现梦想的道路不可胜数,这里有一条无数高管都选择过的路径——MBA,MBA到底有哪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情境:小贝大学毕业后,数数今年是第4个年头,今年1月刚从项目专员升为了项目经理。细数这几年,经历了两次项目变动,一次国内外业务重组,各种磕磕绊绊小贝也有见识,早已不再是刚入职时愣头愣脑的姑娘——年初开始,招聘新人,扩充并带领国际团队,承接新开项目,分派任务后推进各种项目,保证规划落实,各种事务条条在列。
从执行人员到团队小leader,小贝的工作内容拓宽,应对的情境也更复杂了。以前出了状况,可以找领导讨对策,现在和领导沟通,都是拿效果报表和项目进程与领导对答。
但各种各样的情境和困惑冒了出来,比如合作项目推动迟缓,团队成员产出不高,与其他部门配合联动责权不明效果不理想……小贝感觉工作时间拉长投入精力增多,但工作成效似乎不大,加上个人小生活要平衡。虽然名义上光荣升职了,但打心里的,小贝越来越感觉有点吃不消:这些问题和困惑该怎么破局?这么疲惫的状态,是不是应该要停下来充电或者休息一下?
想想自己以前的主管领导,已经选了上海的一个国际MBA项目读了好几个月了,常常在朋友圈点滴中看到她的动态,包括分享攻读MBA以来带来的见识和感想,小贝真是羡慕又心动向往——小贝的情况,代表了你我身边很多职场人士的情况,碰到职业倦怠和发展困境,想要了解继而申请MBA,给自己充充电,蓄积力量,到底适不适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MBA招生网资深的咨询老师来说下这个问题:
问:攻读MBA的学生都是怎样的一群人?
答:全日制MBA学生的平均年龄在28岁左右,大多为工作三五年的年轻职场人,其他为工作十年以上的资深经理人和家族企业的接班人。
在职MBA的年龄在28-45岁之间,一半来自外企,30%来自民企,20%来自国企。他们大多具有管理实践,边工作边学习,是为了系统学习管理理论和知识,从而帮助职业进阶。
问:像小贝这样,遇到职业倦怠或发展瓶颈,读MBA到底合不合适?
答:首先要分析自感觉倦怠或遭遇瓶颈的原因。如果是工作冲得太猛、压力大、感觉疲惫,可以给自己放个短假,调整下节奏;如果是对工作丧失了兴趣或激情,那可以考虑换工作内容或者环境;如果工作还不错,但是驾驭起来不那么得心应手,又或者职位调整例如升职了,但自身的知识、能力、思路、视野包括人脉还不能匹配,这种情况我认为他们应该考虑读MBA。
要提醒的是,有的职业发展瓶颈和职业定位有关系,可以找身边的前辈、特别是读过MBA的前辈聊一聊,请他们帮你具体分析,再决定是否要读MBA。当然,读MBA不一定是在遇到瓶颈或倦怠期才做的选择,持续学习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也是很多同学的实际情况。
问:有人说读MBA,可以让转行、加薪、创业、职场突破成为可能,那它是把“金钥匙”吗?
答:影响职场成功的因素很多,MBA不能保证任何人的成功,但好的MBA项目的确能够加速人的成长,成为他们事业成功的助推器。
问:考虑读MBA,也会面临选择。国内还是国外读,读本土项目还是国际化课程?
答:在国内还是国外读MBA,和你的职业选择有关系。如果你想去国外工作生活,读书是进入当地职场比较有效的方式。但是,美国的移民政策和工作签证正在变化,提醒大家留意这方面的风险。
比较而言,国内的经济体量大、市场需求多样,存在着大量机会,经济转型也带来很多新机会。因此这几年来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国内读MBA。我发现留学的年轻人也有更多人选择回国发展。
如果选择在国内读MBA,先要了解国内MBA的两大体系,一个是参加全国联考,另一个是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来入学的国际MBA,有中欧、长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EMBA等国际项目。
问:真正就读MBA,会带来怎样的收获和变化呢?
答:我在十多年的工作中,看到MBA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综合的、长期的,不仅只是提升了职场竞争力。
对追求职业更大成功的同学们而言,MBA教授企业运营管理的系统思维框架,锻炼了洞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MBA也提供了终生学习的知识平台和资源,包括与学校、老师、同学、校友的互动交流。
此外,有同学在学习期间获得了新的人生体验,比如找到了人生伴侣,迎来了家庭新成员;从不跑步的同学开始跑步,甚至走上了沙漠百公里的赛场,勇敢挑战自身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