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报考常识

警惕!MBA职场的三大误区

浏览:0次    发布时间:05月22日

MBA起源于国外,最早也是在国外职场中流行起来的,因此在中国职场很容易遭遇的观念冲突,造成很多误区,MBA的这三大误区应该警惕。

创业就是自己开家公司

在人生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应该以职业价值的最大化为目标和准绳。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少人萌生出创业的念头,这是值得鼓励的。然而,创业绝对不等同于“自己开家公司”。创业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安排,它发挥了“多投入-多产出”优势,可以最大地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型企业往往通过制度安排,如期权激励制度,克服了平均主义,使得每位职业人都能付出愈多,收益愈丰。其实也是一种创业,而且是比单打独斗有更高成功可能性的创业。而在这种集体创业的氛围中,其实它的潜规则是“工作得到工资,贡献得到期权”,因为唯有如此,每个人才会以主人翁身份享受企业成长的收益,这正如一位知名企业家所言,“工作不是打工,工作就是自己的事业”。

找工作应该加入外企

有人曾说,选择决定出路。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到底是选择大型外企或上市公司,还是选择创新型企业,往往是左右为难的事情。在传统观念里,加盟大型外企或上市公司,意味着职业的成功。这的确是一种客观实事。

但它可能降低了高级人才的职业价值。因为大型外企或上市公司往往已经是功成名就,形成了自我的一套顽强的体系,人才在其中的创造性增值空间较小,而且也往往难以享受到资本升值的爆发性财富增长机遇。这好比在股价已经高估的时候再入市,往往后市上涨空间不大,获利能力有限。

追求最高的工资待遇

一个最为常见却也最难克服的误区――追求最高的工资待遇。短线上的斤斤计较,往往容易令中长线的财富损失。很多职业经理人都是追求短期收入最大化,但正确的做法其实应该是追求财富最大化。

因为在创新型企业中,往往有着投资而不是投机的文化,各事业伙伴只有能够看轻眼前利益,看重长远利益(3-5),一起努力,一起承担风险,才能够共同收获成功,因此需要有较强的合作精神,而不是明星气质,这如同木桶理论,每块板都长,才能保证水最多。

 

进入职场,奋斗,晋升,实现财务自由。在理想的职业生涯之路上,自我投资是早晚必将提起的议题,为了提升自我,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都是巨大成本。对于投资人而言,关键并不在于成本,而在于投资效能最大化。而读一个MBA或者报名高级经理人发展课程(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是最常见的选择。

结合最迫切的需求和实际条件

重返课堂的原因大概分三种,知识获取、学历提升和人脉拓展。这三种因素在学习中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紧密相关,从前面的分析也能看出来,不同的项目提供的这三个方面的机遇并不相同,各有千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三个方面各自有侧重,想要兼顾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条件。

同样的,报考MBA全国统考需漫长的准备周期,再加以项目的学习周期,时间跨度极大。全职学习项目也有类似因素,全日制学习的周期与规模决定了它对职业发展有一定的阻滞作用,因此,对于需要积极应对迅速变化的经济形势的职场人和创业者而言,时间作为稀缺资源,是自我投资最大的成本。

这毕竟是一个快节奏时代,对于职场人和创业者而言,如何最高效利用有限时间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是十分紧迫的难题。国际MBA,准备的过程相比MBA统考,没有那样复杂和繁琐,形式流程更加人性化。国际MBA分为中外合作办学MBA和海外商学院国内独立办学MBA,参加学校自主组织的面试+笔试,要求你具备以下几种素质,良好的英语水平,快速的职业发展轨迹,强烈而明确的求学目的。

有较强名校情结的人对于名校的选择也是很多在职人员选择国际MBA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国际MBA的院校都是国外的超级名校,还主要是因为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可以免试入学,因此用来满足自己名校情结同时还能获得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是再合适不过的途径了。

Copyright ©2014 沪ICP备11033750号
咨询电话:400 021 0008